在过去的十多年间,中国为香港回归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工作,确保了平稳过渡和后续发展的各项安排。
出乎所有人意料,在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的关键时刻,英国海军舰艇却在6月份毫无预兆地出现在南海区域,并在我方海域内横冲直撞。
针对英国海军的挑事行为,我国海军毫不退缩,果断派出舰艇与其正面交锋。
香港回归前,英国军队为什么要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?中英两国在南海的对抗最后是怎样收场的呢?
【割让历史】
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时,英国派出30艘战舰闯入南海海域。面对英方的挑衅,中国方面强硬表态:有胆量就尽管来试试!
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,被誉为东方明珠,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我们现在所说的香港,不仅仅是指香港岛,还包括了九龙半岛和新界。虽然现代意义上的香港形成时间并不算早,但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长期处于中国的管辖之下。
在秦朝那会儿,秦始皇为了开疆拓土,曾调派50万大军向南挺进,攻打百越地区。这个百越可不是小地方,它涵盖了岭南和两广这些广阔的区域。
秦国拿下岭南等地后,马上在当地建立了管理机构,直接由中央统一管理。这样一来,作为岭南三郡管辖范围内的香港岛,自然也就归入了中国的版图。
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,香港这片土地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无论是中央王朝还是地方割据时期,都牢牢掌握在中国的版图之内。
宋朝时,随着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,大量人口迁移到香港地区定居。这些南迁的人们带动了当地航海业的繁荣,促使香港迅速发展。到了明朝万历年间,中央政府特意将香港岛从东莞县分离出来,设立了新安县进行单独管理,这为后来的"香港"地区打下了基础。
作为当时的海上强国,英国对优质港口的敏锐度极高。在与中国进行早期贸易时,他们很快意识到香港具备发展成为东亚重要贸易港口的条件。基于这一发现,英国开始逐步对香港地区进行侵占。
1840年,英国借口保护贸易,强行闯入中国,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。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,完全无法与英国抗衡,最终被迫投降,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。在这些条约中,英国要求中国将“香港岛”割让给他们。
拿下香港岛后,英国人非但没有收手,反而更加积极地推进扩张计划,想要在中国占据更多领土。1860年,英国拉上法国再次向清朝开战。清朝本来就打不过英国,这次同时面对英法两国的进攻,更是招架不住,很快就认输投降了。
1860年10月,英国提出要求,想要清政府把南九龙半岛割让给他们,还索要其他好处,以此作为与清朝谈判的条件。清政府在外国军队的强大武力威胁下,不得不屈服,签下了这份让国家蒙受耻辱的协议。
从那时起,九龙这片土地就正式划归香港管辖了。
19世纪末,刚刚崛起的日本为了抢夺资源,不断对外扩张,和清朝打起了甲午战争。按照常理,清朝那么大的国家,怎么也不该输给日本,但最后的结果还是暴露了清朝的腐朽和无能。
甲午战争后,西方列强看清了清政府的虚弱本质,更加急迫地想要瓜分中国。1898年,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扩大香港边界的协议,把北九龙半岛、大屿山以及周边两百多个岛屿和海域都划给了香港,变成了英国的租借地。这个租借期从1898年7月1日开始,持续了整整99年。
一年后,原本不在条约范围内的九龙城寨,在英国人的推动下,未经协商就自行划入了香港。这样,我们现在所了解的香港基本定型了。之后的99年里,这个地方虽然属于中国,却一直保持着特殊的独立状态,相当于一个“国家中的国家”。
香港是如何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?这中间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呢?
【中英谈判】
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之际,英国派出30艘战舰闯入南海海域。面对英方的军事挑衅,中国方面明确表态:如果你们敢轻举妄动,我们必将坚决回击!
从20世纪初开始,香港在英国人的掌控下度过了相当长的岁月。在英国的管理下,香港经济飞速发展,成为了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重要经济枢纽。然而,这种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殖民影响,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。
在香港,中国人沦为二等公民,英国人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。这里的中国人毫无权利可言,英国殖民者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对付他们,还不用负任何责任。
20世纪的中国虽然迈入了民国时期,逐渐融入国际社会。然而,面对实力雄厚的西方列强,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,都不敢向英国提出收回这块被非法占据的土地。他们一直默许这种在中国领土上形成的特殊区域存在,仿佛承认了这种不合理的状态。
解放战争期间,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转变,共产党预见到胜利在望,随即着手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准备。考虑到香港等被割让地区的特殊情况,共产党发表了既坚决又灵活的表态。
1978年,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,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阶段。在事关国家前途的重要会议上,不仅重新规划了工作重点,还首次将香港回归等重大议题列入议事日程。
邓小平针对香港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。他特别强调,要在1997年之前完成香港回归,避免让英国的租借期达到100年,防止对方利用国际规则将香港变成其永久领土。同时,在收回香港的过程中,必须确保香港经济不受影响,不能接手一个经济陷入困境的香港。
由于香港在英国统治下生活了近150年,无论是在社会制度还是民众观念方面,都与内地存在显著差异。为此,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"一国两制"的方针。这一方案不仅有助于香港平稳过渡,也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基础。
随着香港租期即将结束,中国和英国围绕香港归属进行了两年多的磋商。1982年9月,被称作"铁娘子"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访华,与邓小平进行了友好会谈。
1982年9月24日,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,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进行了长达160分钟的深入会谈。这位以强硬著称的"铁娘子"坚持反对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,试图为大英帝国维护最后的尊严。然而她低估了邓小平收回香港的坚定意志,也未曾料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竟拥有如此强大的政治魄力。
在正式参加会谈前,邓小平就和随行人员讨论过这件事。他语气坚决地说:"咱们中国可不是阿根廷,香港也绝不是马岛!"通过拿马岛作比较,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的坚定立场。
面对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脱离英国后经济将大幅衰退的强硬言论,邓小平毫不妥协。特别是在涉及香港主权的问题上,他立场坚定,断然拒绝了用主权交换管理权的方案。
邓小平明确指出,香港回归不仅是国家层面的目标,也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。面对全国人民的热切呼声,中国政府定会竭尽全力,确保在1997年7月1日之前实现香港的顺利回归。
关于香港经济发展,邓公明确指出,中国已经制定了符合香港实际的独特政策。即便没有英国协助,中国同样能够管理好香港。在谈话最后,邓公还强调,即使1997年前香港局势出现剧烈动荡,回归可能带来不利后果,中国仍将果断采取必要措施。
邓小平的坚定立场让素以强硬闻名的撒切尔夫人一时语塞。离开人民大会堂时,撒切尔显得有些心神不宁,甚至在台阶上失足跌倒,为这次会谈增添了几分戏剧性。
英国会心甘情愿地放弃香港吗?他们会不会采取什么手段来阻挠香港回归祖国呢?
【鬼魅手段】
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时,英国派出30艘战舰闯入南海海域。面对这一挑衅行为,中国方面明确表态:如果英方执意妄为,中方必将坚决反击!
尽管撒切尔夫人最终与中国达成协议,签署了关于香港回归的文件,但英国政界仍有不少人对交出香港的管治权心存不甘。
1997年6月,中国南海区域,英国一下子派来了几十艘护卫舰。领头的是他们的旗舰“卓越号”,这支舰队直接闯进了我们的领海。
这支舰队是英国自马岛战争以来组建的最大海上力量,几乎动用了当时所有能出动的军舰。英国对此早有筹划,早在1997年1月就开始集结国内多艘舰艇,展开名为"海浪97"的远洋军事行动。
舰队中的核心战舰卓越号是一艘重量超过16000吨的轻型航空母舰,装备了8架战斗机、12架直升机以及30毫米口径的近距离防御火炮,战斗力非常强大。除此之外,舰队还拥有众多驱逐舰、护卫舰、核动力潜艇和后勤支援船只。
英国这次派海军来中国,可以说是把最强的力量都用上了。他们表面上说是为了保护自己官员和侨民安全撤退,其实是想用强大的海军实力吓唬中国,想在香港回归的关键时刻多捞点好处。
中国如果轻率行动,可能会给英国抓住把柄,趁机索要利益。但如果中国选择默默忍受,其他国家就会觉得中国只是嘴上说说,这对我们未来收回领土会产生很大阻碍。
6月25日这天,英国舰队派了两艘军舰闯入湛江附近海域,在离军港几十海里的地方来回巡逻,故意制造紧张局势。面对英军的挑衅行为,我军迅速做出反应,立即派出驻守湛江军港的宜宾舰前往应对,对敌方进行严密监视和威慑。
27日中午,宜宾舰在开阔的海域发现了两艘军舰,立即派出直升机进行空中侦察。不久后,我军直升机报告,这两艘敌方军舰分别是英国的大刀级护卫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船。
面对体型庞大的大刀级护卫舰,其排水量高达4400吨,而排水量仅有其三分之一的宜宾号毫不畏惧,勇敢发声,明确指出英国军舰已闯入中国领海。
在中国海军视线中消失超过两小时后,英方护卫舰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补给船。无奈之下,英方护卫舰只能返回与补给船会合。在发现我方军舰后,英方护卫舰迅速朝宜宾舰冲去,企图将其撞沉。尽管英方护卫舰体型庞大,宜宾舰却毫无畏惧,直接迎头而上,与对方展开对峙。
宜宾舰的果敢行动完全出乎英方护卫舰的预料。他们原本只想通过威慑让中国军队退缩,压根没打算硬碰硬。当两舰距离缩短到仅有100米时,英方护卫舰急忙调转船头,带着补给船仓皇撤离,狼狈地逃离了我国海域。
1997年7月1日,中英两国完成了香港的交接仪式。当英国国旗缓缓降下,中国国旗徐徐升起的那一刻,离开了祖国一百多年的香港,终于重新回到了中国的大家庭。